时间:2023-05-05 21:04:50 | 浏览:8
2023年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被疫情耽误了3年,因此这次上海车展各种新车、概念车有一种井喷的感觉,100多款车型同台竞技。
但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些新亮相的车型,都挺贵的?
新车都是中高端车型,这说明整个市场其实并不是很成熟,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不少人认为,本次上海车展将是燃油车的最后一次集中表演,随后将会日渐没落。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夸张,整个车展的关注度,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型贡献的,你已经很难找到完全不谈新能源的车企了。
但一圈车展逛下来,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些新能源车型怎么都这么贵?
首先是比亚迪军团。仰望U8在车展上开启了预售,预售价为109.8万元;仰望U9首发亮相,未公布售价,但根据仰望品牌的定位,这款车的售价也会达到百万级。
然后是腾势N7,这是一款中型SUV,主力车型售价应该不会低于30万元。就连比亚迪主品牌,推出的也是一些高端车型,宋L概念车是一款中型SUV,最终售价有可能达到25万元;海洋网中型车驱逐舰07,预售价20万元起。
长城军团也把中高端车型当成了主力,魏牌旗下的高山DHT-PHEV首发,这是一款中大型MPV,直奔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坦克400插混没有公布售价,但它的定位明显高于20万元级别的坦克300;坦克500插混版,预售价为36万元。
造车新势力自然也不甘示弱,全新蔚来ES6首发亮相,按照蔚来的产品定位,这应该是一款35万元左右的中高端车型;刚刚经历了华为造车风波,而且销量不断下滑的问界,依然给新上市的问界M5智驾版定了一个27.98-30.98万元的高价。
除了国产车,外资品牌也在高端新能源车型上持续发力。北京奔驰EQE SUV车展期间正式亮相,价格不明,但这是一款中大型SUV,而且是“E”,售价在50万元以上很正常;劳斯莱斯首款纯电动车型车展首发,起售价575万元。
其实贵和便宜都是相对的,市场疯传,售价百万的仰望U8,发布后3天就狂揽3000订单,虽然未知真假,但这款车的确打动了不少的土豪,只能能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20万元已经超出了购车预算,因此20万元以上车型就是中高端车型。不过汽车厂商们现在似乎顾不上普通消费者的感受,它们在这次车展上集体过了一把高端瘾。
汽车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原因各不相同,仰望的两款百万级豪车更像是来秀技术的;奔驰、宝马、奥迪是为了维持高端形象,哪怕先定高价再降它个十来万都行;劳斯莱斯则是纯粹为了“逼格”,不定个500多万土豪们不认。
但大多数的国产厂商并没有这么多套路,它们冲击高端市场的方式就是堆料,这里的料,指的是激光雷达之类的高端零部件,还有头层小牛皮等高端用料。销量什么的,暂且不论;就算销量不佳,打个广告也是好的。
国产车喜欢堆料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在新能源时代,它们更能堆而已。与燃油车时代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实力更强,核心技术掌握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等厂商手中,不再受制于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让国产厂商们有“料”可堆。
以并不起眼的轮胎为例,新能源车型对汽车轮胎的静音性能、节能表现甚至风阻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国产厂商在轮胎方面也卷了起来。
比亚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比亚迪汉属于20多万的中高端车型,它用的就是号称静音之王的马牌Max Contact MC6轮胎以及定位于高性能全能公路胎的固特异EAGLE F1。
至于那个在发布会上“跳舞出场”的仰望U9,用的则是融合了倍耐力ELECTTM电动轮胎技术的倍耐力P ZERO轮胎。
这些努力的确值得称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规模其实都比较小,比亚迪堆料,可以用庞大的销量规模来摊薄采购和研发成本,但其它品牌却做不到这一点,它们疯狂堆料冲高端的行为,只会导致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忽略,例如:续航焦虑。
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各种新车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在消费者最关注的动力电池方面,各大厂商却很少拿出什么突破性的成果。4月19日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据称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并且年内具备量产能力,但何时能够真正上车还是个未知数。
从客观角度来说,汽车厂商之间的“堆料”大赛是一件好事儿,它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消费者更希望解决的是续航焦虑的问题,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而汽车厂商却在比拼谁的摄像头更多,谁可以让用户“刷脸”,谁的车可以玩游戏,谁的尾翼可以自动升起,同时还在虚无缥缈的所谓自动驾驶方面浪费大量精力。
平心而论,消费者只是想要一款物美价廉的好车而已。没有激光雷达,车就不能开了吗?有了人脸识别,车会不会便宜呢?后排加个液晶屏,车会不会跑得更远呢?
写在最后
有一件事需要弄清楚,那就是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消费不起20万元以上的车型。多跑100公里,和让人闭着眼开车,你猜消费者会选谁?
消息面上,京东方精电近日发布中期业绩,收益约4831亿港元,同比增长51%。公告称,受益于TFT及触控屏显示模组项目启动量产及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需求增加,上半年公司向客户销售薄膜电晶体(TFT)及触控屏显示模组增加,在中国内地同比增超60%。
转眼2022又过了大半,而车市的动向却比我们感知的更快,刚定的新车还没提到,又又又又有一波新车要新鲜出炉了,尤其是新能源。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似乎都卯足了劲儿,要在下半年炸新车。01比亚迪海豹上市时间:7月29日售价:2098-
除了传统车企在造新能源车型,还诞生了许多造车新势力品牌,就连外资也加入进来,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配套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5月份,全球电动车似乎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是日益见长,增长势头依旧迅猛。今天就来盘点一下。NO.1:五菱宏光MINIEV销量:34037辆五菱的宏光MINIE。那么在所有新能源车型当中,有哪些上到榜单前10呢。
[爱卡汽车 行业资讯 原创]坦克300的一车难求,奠定了坦克品牌在越野小众市场的绝对地位,近期,坦克也公布了品牌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和规划,未来坦克将会正式涉猎新能源+越野的趋势,而首次曝光的坦克300HEV与坦克500PHEV也将在本届成都
要说目前国内最火的新能源汽车,非宏光MINIEV莫属,自2020年7月份上市以来,凭借其极高的性价比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已经连续14个月获得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一共卖出了304495辆,将特斯拉等一众新能源大牌远远甩在身后
文:懂车帝原创 许博[懂车帝原创 产品]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里,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以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达成了超过330万辆的里程碑。那么在诸多的新能源车型中,销量排。这样的销量成绩也是源于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展望2022新能源汽车市场,看值得期待的五款新车刚刚迎来的壬寅年,新能源市场一定是龙争虎斗的一年。一方面自主品牌仍然凭借多重实力占据着新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进口品牌与合资品牌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纷纷推出自己的纯电车型或混动车型
随着更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可,除了将它们看作是日常代步的选择之外,不少新能源车开始拥有更长的续航表现,下面我们推荐4款纯电动新车,以纯电动SUV车型为主,部分车型很快将正式上市,它们的NEDC续航里程都相当给力,因此对于续航焦虑的消费者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357批新车申报目录信息,不得不说,此次出现在申报名单上的新能源车型还是比较多的,竟然达到了5款。并且这里面除了常规的纯电动车以外,还有氢燃料电池动力和混合动力。比亚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