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20:30:40 | 浏览:3
各位同学大家好!
这期的「寅哥么么答」
只有1个问题
Q1:比亚迪仰望U8,是越野革命还是噱头花活?| 00:00-14:48
Q1:比亚迪新发布的仰望U8,对于越野圈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噱头花活?
本期么么答节目只解答一个问题,也就是1月5日仰望发布会之后,对于U8这款车的一点争议:它到底是不是对越野圈的“降维打击”,是否真的能让传统硬派越野车都被踢进历史的垃圾桶?
我自己看了很多分析以后,觉得可能很多朋友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更别提普通用户在狂欢状态对这车许多误判了……实际上仔细看完发布会,比亚迪官方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只是浮水、原地调头和麦轮螃蟹步等等更容易勾引眼球的演示环节,一定程度上反而掩盖了核心易四方平台真正的价值。
先来说U8、或者说易四方平台真正强悍的地方,首先就是高度集成化。单驱动桥集成双电机,上一台我实际体验过的车型还是Polestar 1(极星1号),也就是后桥双电机的高性能轿跑车。它的车身后部为了容纳双电机(还有对应减速器和电控)占据的空间,宽度非常夸张,而U8在单个电机超过其双电机功率之和的情况下,看上去甚至还要做得更小,功率密度极高,这绝对是革命性的进步。
其次就是系统总线响应速度和转矩控制精度的明显提升,能体现的包括120km/h爆胎测试、还有输出负向扭矩的应急制动性能,相比之下能够慢而稳、高精度的进行各种摩擦系数路面的原地调头,反而都是小意思了。在越野部分冲大沙坡的镜头能看到一些细节,U8在坡底起步的画面,胎压相对来说是很高的,这也是为何它在中后段能够继续保持足够的冲刺速度;而常规越野车,起步不放胎压、轮胎接地面积太小,就很难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在高胎压情况下还能保持最高效率起步,将牵引力和摩擦力控制在毫厘之间的极限,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很多年前我们测试路虎P400e,它的特点是利用高精度的ESC控制和中央、后桥多片离合的差速控制性能,来做到不破暗冰的表面薄雪、各个车轮获得相对极限的牵引力,这也同样是驾驶员做不到的——人无法感知和控制每个轮胎的限滑和动力分配。现在比亚迪的易四方,基于电机增加的旋变传感器,可以从驱动端而非制动端进行更高精度、更快反应的四轮独立控制,连差速器/差速锁都被扫进了垃圾桶。
还有明显优于传统越野车的,是四电机和应对高功率输出的电控,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大减速度的动能回收性能(最大充放电功率高、总电机自然扭矩高),可以很好保护刹车盘不高温过热、回收更多能量补足续航。
以上是说U8确实强悍的地方,那么对于越野,它又是否真的“革了命”?考验越野车极致性能的,大致可以分成两条路线,一种是超远距离的长途无人区穿越,一种是极限攀爬的工况,U8又有相应明显的短板,主要就是续航和自重。我目前还没查到具体数据,插混版的U8到底会用什么动力系统(毕竟纯电版就不说了肯定不适合长途穿越),但是以唐DM-P的表现来看,1.5T DM-i这样的系统要维持高强度的长途穿越,放到更重更大的U8上是会比较困难的,当电池电量耗尽,不可避免的最终输出功率就只剩发动机的发电功率了。(当然,U8还真的有可能改成增程式,这类小排量发动机的直驱性能对它而言已经不够看了)
U8的车重,此前看到一些流传出来的说法接近甚至可能超越3吨,这是有可能的,它的尺寸、四电机系统,以及为了动力储备所必须的大容量电池带来的重量,在较大阻力路面上会吃掉非常可观的功率。而且,电动车或者说电机驱动为主的混动车,在城市起步和拥堵路况经济性碾压油车,但在高速行驶时,油车经济性就会迎头赶上,这是大家现在基本都知道的常识;还有赛道的数据,燃油车跑赛道油耗大致在30-40L/100KM这个水平,相较日常工况大概是2-4倍,而电动高性能车,跑赛道电耗增加至少在5倍以上,更多的是接近6-8倍。
为了提供足够的动力储备,U8必然需要大容量电池,但电池提供的能量密度与油箱里的汽油相比,还是远远不及;就算也有油箱,受限于所剩不多的底盘空间,容量依然无法和加了副油箱的硬派越野相比。高于硬派越野的自重,在泥沼、侧斜滑坡等工况下,恐怕也会遇到不少麻烦;高集成化的电驱桥,在散热空间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又能否保证不过热?还有待实际测试。
而另一条路线,极限越野攀爬,需要的是尽可能轻量化的车身、非常大的轮胎和行程,动力部分,常规燃油的大排量越野车通过改装大齿比车桥和分动箱放大以后,U8在这种工况下动力也不再像是高速冲沙那样碾压性的优势,行驶走线和输出的判断上,更需要的也是驾驶员的经验甚至是玄学的直觉,兢兢业业的精确扭矩控制如果不能关闭,甚至可能在某些极限条件下拖后腿……
至于宣传片里的浮水模式,比亚迪一再强调“仅限于紧急情况脱困”也是有原因的,在相对平静的广阔水域比如湖面,四电机能提供相应的车身指向性和浮水脱困能力;而实际上极限穿越中往往需要应对的挑战是渡河,车辆如果密封性很好、进入漂浮状态,太容易被湍急的水流带走了,这时候想要仅仅凭借车轮在水中旋转获取的推进力,是很难摆脱的,U8不会比传统硬派越野差,但也很难更好。
所以结论上来说,如果你认为这些极限越野才是传统硬派的价值,那么U8按照目前的经验来判断,想要“革命”可没那么容易。但,这类极限越野又有多少人能接触得到呢——能合法穿越的无人区越来越少,就算是有穿越也很少会像N39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样全程高强度和远距离,艰苦卓绝的路况也逐渐消失,对于绝大部分人(土豪)来说,U8确实有太多能下场炫技的机会了……(比如唐DM-P靠一身蛮力大杀四方的烂泥路、各种沙地冲刺的“英雄坡”,U8只会做得更好更妙)
U8/易四方最重要的价值,王传福在发布会开始的讲解已经说的很透了:掌握核心技术,打破高端技术/供应链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因为全球化和发展历史的原因,国产汽车即便现在可以做得很高端,但里层技术上,不管是大到发动机、变速箱,还是小到ESC、转向机,已经几无可能破除这种垄断,难以培养出类似博世、电装之类的国际供应商,哪怕是自产,也会有大量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手中;而电动车时代,提供了从电池到电控电机中国企业破局的机会,这才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
近15年以来,昂贵和顶级的品牌/车系,已经逐渐失去引领技术潮流的能力了,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所需要的数据积累,反而是中低端能走起量的车型才可以,这当然算一种破局;但比亚迪更难得的是,这次确实是从底盘和驱动层面做到了,这样的高端化确实是实打实的高端。
5月份,全球电动车似乎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是日益见长,增长势头依旧迅猛。今天就来盘点一下。NO.1:五菱宏光MINIEV销量:34037辆五菱的宏光MINIE。那么在所有新能源车型当中,有哪些上到榜单前10呢。
比亚迪出息了!在EV SALES / EV VOLUMES公布的《1-2月份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 10排行榜》中,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的车型,竟然占了一半。其中:宋PLUS DM-i销售3.55万辆,获得第4名;秦PLUS DM-
北汽新能源(不含极狐)3月上险量为3,347辆,同比、环比分别增长8.28%和122.84%。同期,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0.5%,北汽新能源实现了逆势增长。汽车元宇宙从经销商处了解到,“北汽新能源目前仅有EU5 PLUS和EU7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统计,7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新鲜出炉,整体看排行榜前15名,自主品牌占据主流,分别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合资品牌仅有三家车企
今年以来,比亚迪一直是国内话题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没有之一,比特斯拉还火爆。原因就是比亚迪今年的销量实在是太高了。按照最新的数据,上半年比亚迪全球累计销量6414万辆,同比增长3149%。而特斯拉上半年全球销量仅为564万辆,也就
IT之家 8 月 10 日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公布了最新的 7 月零售销量排名。整个 7 月,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了 158957 辆,同比增长 247.2%,份额占比 32.7%。
财联社7月11日讯(编辑沈超),中国新能源车自主品牌厂商已经开始领跑全球,尤其是“领头羊”比亚迪。从今年上半年销量来看,比亚迪仅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足以超过上半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乘联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55万辆,同比增长1224%,环比增长436%,环比增幅接近于前几年度。1-3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90万辆,同比增长1454%。
前不久,CINNO Research公布了一项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155%,再度刷新了历史新高。不禁让人感叹,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依旧做到快速增长,这也说明国内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正逐步。
虽然很多人依然不看好新能源汽车,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太快了,有不少的车企销量持续翻番,甚至翻了几倍。而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卖出近650万辆,而国内市场到2021年末,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