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21:19:13 | 浏览:266
一纸公告,比亚迪(002594.SZ)成为全球首个停售燃油车的车企。
4月3日,比亚迪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在汽车板块公司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虽然汽车的电动化趋势已无需讨论,包括BBA也都拿出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但落地时间,大多集中于2025-2030年之间。比亚迪如此果断,有些出人意料了。
激进的做法往往伴随着危险。坦率的说,无论“动力电池”还是“新能源车”,比亚迪起步都很早,但结果嘛...
先是电池装机量,2017年被宁德时代反超。
紧接着,押宝的磷酸铁锂路线,被三元锂电池打得大败。
资本市场也不讲温良恭让,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后,股价最高涨了10倍,市值一度飙到1.5万亿。而比亚迪市值至今还没上过万亿。
至于新能源车,比亚迪2006年就在推了。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各种尝试不断,但至今深耕在低端市场,就像陷进去了一样。哪怕高端市场从无到有,甚至愈发拥挤起来,比亚迪依然构不成威胁。
现在,站在130年汽车工业史上,比亚迪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抛掉了燃油车业务的比亚迪,这一次又能走多远呢?
1 燃油车卖不动了
早在去年,一份“内部纪要”不慎流出后,就有声音认为比亚迪要抛掉燃油车业务了。
不过,当时比亚迪很快辟谣,表示“并无停产燃油车计划,因为目前市场及消费者有需求,合作伙伴经销商有需求。”
去年11月,比亚迪还作为唯一一家中国车企,与沃尔沃、福特、通用、奔驰、捷豹路虎5家车企签署承诺书,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化石燃料汽车的生产。停售的时间线落在近20年后,也算是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短期内自己的买的新车,不会是“绝版”款吧。
殊不知,5个月后,停产燃油车的声明就这么来了。
这一系列动作实际可以看出,相对于原有计划,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的进度,其实是意外提前了。而提前的关键,也不因别的,就是燃油车已经卖不动了。
以2021年数据为证。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比亚迪卖了73万辆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4万辆,整体销量占比达到81%。也就是说,在2021年每10个人买比亚迪汽车,其中有8个人,都是冲着新能源去的。
这一趋势,在今年进一步强化。
根据比亚迪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1-2月,比亚迪售出新能源汽车181451辆,占总销量的比重已高达97.29%。于是到了3月,燃油车干脆就停产了,相关车辆的销售数据也直接从报表中消失。
在宣布停产燃油车的同时,比亚迪还表明了新能源业务的方向,最重要的表态则是:公司要在近两年推出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和相应的新能源高端车型。
2 车越卖越多
钱却越赚越少
从财报中的营收分布来看,比亚迪是一家业务多元的公司。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包括汽车;手机部件、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
业务多元的公司,在一些观察人士眼中,或许是“船大不怕浪高”,可以分担经营风险。但这种想法与资本市场的一些观点有些出入。段永平对比亚迪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作为其中的代表。
在一次访谈中,他这么评价比亚迪:
“我觉得王传福是个对商业机会很敏感且非常用功的人,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们现在还在四面出击,同时还要借那么多钱…
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哈。云轨、云巴业务有合理性,但跟比亚迪的核心业务相关性不是很强,应该把这些业务卖掉。半导体代工、口罩,跟比亚迪的核心业务,毫无相关性,应该趁着目前业务赚钱,以不错的价格卖出去。不应因为这些业务赚钱,或者已经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而难以割舍。”
一句话概括就是:业务多元化的公司,缺乏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却比比皆是。
但无论有怎样的分歧,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是公司估值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存在争议的。在彻底抛弃燃油车后,比亚迪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拉大的同时,一个关键问题也冒了出来——利润去哪了?
2021全年,比亚迪乘用车完成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车60万辆,占总销量的82%,实现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国内销量第一。
不过,在汽车越来越朝着消费电子产品过渡的今天,暂且不提消费市场的份额能否转化为生态优势形成商业壁垒,仅从盈利来看,市场份额也只是开始,如何将销量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利润,才是真正的考验。
那么比亚迪的表现如何呢?
2021年,在新能源车销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却同比下滑7.81%至17.39%。分上、下半年来看,2021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9.5%,下半年则进一步下滑到了16.2%,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滑10%。相比之下,特斯拉的毛利率约30%,蔚来和理想的汽车毛利率也已突破20%。
这里还需提到的是,比亚迪整车所需要的电池全部为自供,目前因为产能限制,比亚迪生产的汽车电池并没有外销。也就是说,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除了整车,还包括了电池等其他零部件。在自供电池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利润率还比上述企业低出一截,这也足见盈利能力之差了。
不过,好在还有一家叫小鹏的车企,以2021年12.5%的毛利率水平,成功帮助比亚迪挽尊。
3 100万元的比亚迪汽车你买吗?
差不多10年前,王传福提到特斯拉时,还是很不屑的。他曾经说过,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
如今来看,如果将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视为两条赛道的话,那么像特斯拉的车比亚迪确实造出来了,可是品牌力,依旧是比亚迪的短板。在销量领跑其他车企的时候,高端化成为制约比亚迪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消息显示,比亚迪正准备进一步探索向上的价格空间。
据了解,比亚迪将依托两个品牌进军高端市场,一个是腾势品牌,定位在30-50万元区间,在2022到2023年陆续推出3款纯电多用途车新车型,包括MPV和SUV。而腾势之外,比亚迪据悉还创建了一家全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定位在50-100万元价格区间。
要想将市场优势从“低端市场”延续到“高端市场”,比亚迪除了需要在诸多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扭转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比亚迪突然要卖50甚至100万了,就像汉庭突然宣布要做连锁五星级酒店一样,十分考验消费者的心智。其难度,从智能手机市场中,小米高端化的付出与收获就可见一斑。
光是技术层面,比亚迪就面临挑战。车机系统、热控制、电控等等在智能化背景下,每一项单拎出来都足以影响汽车的综合体验。至于更长远的自动驾驶此类,短期内,光是让比亚迪拿出一套像特斯拉那样标价几万块的辅助驾驶系统就已经很难了,更别提如何实现商业化,说服用户掏钱买单了。
即便是被比亚迪寄予厚望的“刀片电池”,如今也陷入神话破灭的压力。
这款曾被打上绝对安全标签的电池出现时,王传福表示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事实则是,比亚迪旗下搭载“刀片电池”的产品自燃事件一直在发生。只要愿意,无论是DM还是DMI,你都能轻松找到有关搭载“刀片电池”的产品被曝出自燃的案例。
最近一起“悬案”就发生在几天前。有网友视频爆料,广东韶关一家比亚迪4S店内,一辆保养中的比亚迪唐发生自燃,据悉这款车搭载的正是“刀片电池”。视频中,现场黑烟滚滚火势很大。老实的门店工作人员表示:“是车的问题,不是火灾,目前已经解决了,现在可正常保养。”
此前,专业汽车测评团队“懂车帝”曾进行测试,在碰撞后48小时,比亚迪汉EV在全车断电、弱电都已经下电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起火燃烧。据推测,“刀片电池”成致燃的唯一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刀片电池”电芯经过了各种严苛的针刺试验,但懂车帝进行的碰撞测试中更考验电池整包的安全设计能力。
随着绝对安全的神话褪去。《经济日报》的一篇评论直接指出,长期以来,比亚迪对自己的刀片电池,可以说是“蜜汁自信”。其实,刀片电池并不是电池材料或者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只不过是结构创新罢了。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安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
而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到上年的三倍。比亚迪同期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也是三倍。可见比亚迪的快速增长,与借势整体市场的飞跃具有极大关联。
但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发展后,高速的增长状态不可能无限持续,这似乎也会对比亚迪造成影响。不仅于此,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及退出的长期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比亚迪未来如何实现持续盈利,也将成为现实考验。
本文源自深蓝财经
A股比亚迪(002594)股价跌破240元,现跌超7%,股价创5个月新低,市值跌破7000亿元。港股比亚迪股份跌超8%,股价创7个月新低。
金融界消息,10月28日,比亚迪盘中跌破240,截至发稿,报价235.88,跌幅7.51%,成交金额51亿,换手率达1.81%。比亚迪港股跌超8.5%,股价创8个月新低。本文源自金融界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石金漫,杨策近期对比亚迪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产品量价齐升提振业绩表现,产能持续扩张蓄力后续增长》,本报告对比亚迪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239.89元。比亚迪(002594)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
港股比亚迪(002594)股份开涨1.5%,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50.26%至57.16亿元。
10月31日消息,港股上周五大跌,恒指低见14,770点,腾讯一度失守200元大关。今日早盘,恒指低开高走,午后恒指再度转跌,截至收盘,恒指跌1.18%,报14687.02点,比亚迪大涨6%,领涨蓝筹。恒生科技指数张超1%,比亚迪电子涨13
8月29日,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财报传喜讯:营业收入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就在财报公布之后,比亚迪市值并没有迎来大涨。相反的,资本市场因股神巴菲特减持比
比亚迪电子绩后股价大涨9%,比亚迪电子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未经审核的业绩,前9个月未经审计的营业额达 711.5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2%;净利润12.37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66%。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杨军本期两则动态引人注目,一是比亚迪(SZ002594,股价239.89元,市值6984亿元)与丰田联合开发新电动轿车品牌,二是长城汽车(SH601633,股价28.95元,市值2651亿元)在菲律宾选择布局SU
10月18日,据港交所文件,比亚迪遭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减持,持股比例从6.21%降至5.85%。针对贝莱德减持事件,比亚迪方面回应表示:“公司曾尝试与股东沟通,但并未了解到任何实质性的信息,减持是股东的自由选择。”而此次并非贝莱德首次对
三季度利润超三年总和资本市场上,比亚迪在近两年是万众瞩目的大牛股,创造了2年9倍的神话,一度市值排名全球第三。股民们热议,“股神巴菲特还是厉害,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然而,赞叹声还在绕耳,巴菲特来了一波逆向操作。“股神”的减持,犹如泼向狂热市